日本对中国石墨电极加征95.2%高额关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壁垒?
订单震动业界
2025年3月25日,一则消息在业界激起波澜。韩国头号钢铁公司浦项制铁,急速提升了对我国石墨电极的购买量。与此同时,埃及市场当月进口量猛增,增长幅度竟达282%,总量逼近12000吨。这些数据与事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全球特种材料贸易的格局似乎正悄然改变,预示着该领域即将经历一场重大变革。
日本关税底牌
日本对中国石墨电极加征的进口税背后,原因颇为复杂。据悉,这一税率高达95.2%,使得中国产品价格突破每吨8000美元,与日本国内产品价格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此举主要基于三个目的:首先,是保护本国产业;其次,是为了技术竞争;再者,是为了重构供应链。据日本钢铁联盟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氢能炼钢的产量有望突破500万吨。同时,对高纯度电极的需求量将显著增加,增幅高达37%。此次征收的关税目的是为了清除国内氢能产业链上的竞争阻碍。
供应链试探
韩国展开了对我国热轧钢板的反倾销审查,欧盟碳关税也即将落地,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对我国的石墨电极加征关税或许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近,美日韩三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议题上频繁交流,石墨电极似乎可能成为下一轮贸易摩擦的焦点。这一动作无疑给相关产业和企业增添了更多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力度。
龙头研发短板
方大炭素等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超过四成,然而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却相对较少。根据2024年的财务报表,它们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3.2%,远低于日本同行的8.5%。这一现象反映出,仅依靠补贴和低价手段构建的市场优势,在技术壁垒面前显得异常脆弱。这也提醒了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领先,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是必要的。
新兴市场机遇
沿“一带一路”的国家为我国石墨电极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埃及的进口需求迅猛增长,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订单量更是激增,增幅超过150%。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石墨电极对非传统市场的出口占比已从18%增至34%。这一变动表明,我国石墨电极在新兴市场的占比不断上升,企业得以抓住这些机会,进而扩大其业务规模。
全球格局推演
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公布其研发的石墨电极替代品已成功,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恐慌,股价在一天内下跌了8.7%。这一事件表明,在追求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单一原材料的生产模式正遭遇系统性风险。投资者们不仅要关注关税的具体数值,更要把握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新机遇。
各位读者,石墨电极贸易领域近日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猜测,哪家企业能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admin@ad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