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市场动态:价格上涨趋势、产能分析及未来两年供需缺口预测
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石墨化生产因电费因素而产能分布不均,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负极企业遭遇重重困难。双控限电措施进一步限制了石墨化产能的释放,这些问题都亟需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石墨化产能分布与电费的关联
很多人不知道,电费在石墨化生产中的比重不低。因此,石墨化生产往往选择在电费较低的地区设立。比如我国,就有40%到50%的石墨化产能分布在内蒙古。这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作出的决策。内蒙古的电费较低,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不同地区的电费差异很大,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每度电的差价可能就有几毛钱。而石墨化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所以电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种产能布局存在较高风险。若内蒙古等关键产区遭受影响,石墨化行业整体将受牵连。比如,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内蒙古的石墨化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将引发石墨化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一体化趋势下负极企业自配产能
传统负极企业开始自行生产石墨化产品,这已成为当前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一体化进程正不断加强,预计未来负极企业自有的石墨化产能比例将持续增长。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对外部市场波动风险的应对。过去,企业依赖外部石墨化供应,易受价格波动、产能限制等因素的干扰。以2020年为例,负极石墨化新增产能有限,若企业不自行建设产能,在需求激增时便会遭遇供应不足的问题。
自配产能并非易事,企业需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新石墨化产能线的建设,需寻找适宜的场地,并招募专业技术人员以调试设备和管理生产。国内某负极企业在某地新建石墨化产能,投资额高达数千万元,足以看出所需资金规模之巨。
双控限电对石墨化产能的影响
双控限电对石墨化产能的释放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以21年上半年为例,内蒙古地区因为能耗双控和环保等多重因素,其负极石墨化主要产区的产能释放量仅达到约85%,而在某些月份甚至降至70%。这种情况直接引发了石墨化产品供应量的下降。
政策收紧之际,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开工率持续受压,其他地区亦然。众多小型石墨化企业,要么设备简陋,要么资金薄弱,难以通过技术升级来减少能耗,多数企业已陷入减产或停产的困境。
头部负极企业的应对策略
尽管石墨化生产总量受限,领先的负极企业自有应对策略。它们能够通过调整生产线和优化技术来减少每件产品的电力消耗,确保负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这些领先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比如某领先负极企业投入数百万元进行生产线自动化升级,使得产品电力消耗降低了10%。
这些企业受电力限制政策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充足的资源、资金和技术优势,能在行业波动中保持竞争力。而一些小型负极企业则不得不被动地承受产能受限的困境。
石墨化加工价格的起伏
石墨化加工的成本波动较大。自2018年第四季度起,随着市场新增加的石墨化产能逐步投入使用,负极材料加工价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进入2019年,新增的有效产能持续增加,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未达到预期,导致石墨化加工价格进一步下跌。
2018年,石墨化加工的价格普遍较高。那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及其他需求推动了负极材料需求的增加,而石墨化产能并未显著提升,这导致了价格上涨。在2017至2018年间,上游焦类和石墨化加工费用全面上升,负极材料迎来了少见的涨价潮,但企业的毛利率并不一定随之增长。
负极企业的盈利估算
为了计算限电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负极企业盈利造成的冲击,我们将选取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将设定不同时间段的焦炭成本、自产石墨化用电费用、外包石墨化服务的价格等数值,例如,2021年上半年度和下半年度以及2022年的焦炭成本分别是0.6万元、0.72万元和0.72万元等。
提升石墨化自供率有助于负极企业减轻石墨化价格上涨对外部合作部分带来的冲击。然而,企业还需考虑自供产能的投入与产出比。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平衡自供率与外部采购成本,确保盈利,是每个负极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在双控政策持续施压的情况下,负极企业应优先考虑如何进行哪方面的改进,以确保产能的稳定。若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或转发一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admin@admin.com